《绣金匾》与《1945》小赏

刚刚洗过澡,泡了一杯香而不浓的咖啡,很有小资情调地坐在电脑前。

在敲汇编代码之前,还是点几首歌来听吧。

按照这种气氛,宁静而闲适,一杯咖啡在桌边散发着可可的香味,我很是应该听一点钢琴曲之类的轻音乐来衬托一下气氛。不过,我先点了一首古筝版的《绣金匾》。

这首歌的旋律很悦耳,很小的时候就耳熟能详,是现在所谓的红色经典曲目。一般本曲是用唢呐吹奏的,因为来自革命老区,而民间流传较为广泛,较为贴近生活的乐器便是唢呐。再者,从曲中表达的为红军绣金匾的情节来看,确实需要唢呐这种代表喜庆的乐器来表达。

不过我还是喜欢古筝的演奏版,因为本来旋律就来自陇东民歌,只是由于一些特殊时代的特殊原因,原来表达男女爱慕之情的《绣荷包》被套上了条条框框,变成了一时的主旋律,烙上了一个时代的印记。显然我喜欢的只是那一段旋律,希望能够将旋律从曲子本身的表达中抽离出来,用一种更为闲适而高雅的方式表达。而古筝版的《绣金匾》正好符合。不过,我想,如果有钢琴的演奏版,效果会更好吧。就像理查德演奏的《东方红》一样,会别有一番风味的。民歌就民歌,没有了时代刻意加上的烙印,还是很吸引人的,因为它本来就不需要时代的印记。

第二首是《1945》,是很久之前就放进播放列表中的。那是《海角七号》的配乐,虽然我到现在都一直觉得,它的旋律和《独家记忆》很相似,但是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很动听的。

歌曲透着淡淡的忧伤,因为在电影里,本曲用于烘托那位日本籍的男老师因为台湾光复而离开台湾,同时也离开他深爱的友子的伤感的心情。荫山征彦的旁白,配上这一曲《1945》,将信中叙述的故事完美地向观众展示。镜头中没有太多的人物表演,只是着重于景物描写的长镜头,但是人物的故事和人物的内心,都能从这几封信,准确来说是这几封信的独白,加上配乐深深地读懂。

再听一次《海角七号》中的这一段独白,当听到“只是好不容易你毕业了,我们却战败了,我是战败国的子民,贵族的骄傲瞬间堕落为犯人的枷。”一句时,不知道是不是有一种民族仇恨的快感油然而生?而国内公映版的《海角七号》删去了最后那个短句,应该能印证我上一句的疑问应该同意者不少吧。但是,当我们继续听到“我只是个穷教师,为何要背负一个民族的罪,时代的宿命是时代的罪过”时,应该都会抛开那从小就被耳濡目染的民族偏见,轻轻地感叹一声造化弄人吧。

先到这儿吧,不写太多了,做正事去。下次再写。

2 comments

  1. mickey says:

    没有完美结局的凄美爱情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显美好~

    1. creke says:

      帮你贴回你的评论:
      一个个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个人,因为组建乐队而走在了一起,另一方面看似没多大关系的情书最后也揭开了谜底,很喜欢最后阿嘉在舞台上唱的歌,情书诉说的凄美的爱情虽然没有完美的结局,但是我相信受了启迪的阿嘉应该有了勇气和年轻的友子组建一个美好的未来,听了那歌,也让我对未来多了一丝希望和勇气~~~~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轨迹,但是他们会因为缘分,而走到一起~~~~~~~~
      恩,并非看了没感觉,而是影片里面的感情表现得是那么的微妙和细腻,非三言两语能道尽也~~~~~~

Leave a comment